论文论美学和人生

上传者:白云机灵
2021-04-26 10:24:46    共4页      20.51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论文论美学和人生.docx
文档介绍:
论审美与人生【摘要】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的时间不是重复循环的圆,而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

我们的人生以时间为度量衡,也是如直线般向前延伸。

表面上,我们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人生似乎是一条曲线。

本质上,一切的欢乐与不幸,得意与失落都将随时间匆匆流去,如直线飞速向后,永不复返。

哲人说,人生三重境界。

一位作家将这三重境界用一般充满禅机的语句来说明。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关键词】人生,得意与失落,境界Lifewithaesthetictheory[Abstracts]Milankundera,say,oflifeisnottorepeatthecycletimeround,butthefastforwardinastraightline.Ourlifeintimeweightsandmeasures,suchasstraightlineisastraightline.Onthesurface,weexperiencedthetwistsandturnsofbumpy,lifeseemstobeacurve。

Inessence,allthehappinessandunhappiness,proudandlosswillbeinahurrytoflowovertime,suchaslinearrapidback,neverreturn.Awisemansays,lifethreelevels.Awriterwillthethreelevelsofstatementswithgeneralfullofzentoillustrate:seemountainismountain,seewateriswater。

Seemountainisnotamountain,seewaternotwater。

Seemountainormountain,seewaterorwater.[Keywords]Life,proudandlost,realm1.审美的魅力1.1审美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

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

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

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

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

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1.2审美需要美感距离懂得审美的人,总是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距离。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需保持一定的距离。

好的美感距离,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官能得到极大调动而饱受美感享受,审美态度庄重而不轻佻,审美情趣受到陶冶而不沉湎。

好的美感距离,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会保持完美良好的印象,难以忘怀。

这种距离,是一种不远不近、不即不离、不轻不重的理想审美距离。

在如何把握审美距离方面,我们不妨向英国首相丘吉尔学学。

他有一次遇到好莱坞一号美女费雯丽,不禁被她迷人的美貌所吸引,出神地看她。

此时,当有人叫他与费雯丽更靠近一些时,他却说。

我在欣赏上帝的艺术品,需保持距离。

丘吉尔作为政治家政 绩卓著,作为军事家战功显赫,但想不到他在审美方面也如此内行,真叫人钦佩。

2.审美的发展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审美追求,体现了早期人类审美愿望和理想,它与西方同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基本是一致的,但由于地域、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诸制约因素的不同,在以后中国渐渐趋向于封闭式的道德和宗法观念。

这种趋向对于原始宗教向现实生活的渗透形成某种消解,以致到奴隶社会时期,中国人开始围绕着社会性的道德与政治来表现审美内容。

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和墓葬品的绘制。

先秦文学作品(比如《诗经》中部分描述周朝宗族历史的诗歌)即反映了这点。

可以说,此一时期的审美意识追求尚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中,并无系统的独特表征。

直到儒学与道学创立并深入影响社会之后,才算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识与经验形态。

3.审美人生观3.1尼采的审美人生观著名尼采研究专家乌苏拉·施耐德在《尼采幸福哲学的基本特点》一书中写到。

“尼采的哲学道路是由把世界理解为一种痛苦的解释,由对这样一个痛苦世界的正当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摆脱这个痛苦世界,即对‘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探索所规定的。

一再被强调而且当然强调得很有道理的基本思想──上帝死了、超人、末人、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仅仅标志着上述探讨世界及其拯救的道路的各个阶段。

”3.1.1将人生当作审美现象①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

②由于把世界和人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我们就不至于在人生悲剧性面前被它吓倒,而是感到生存还是可以忍受的。

③通过“艺术家”态度的熏陶,“人们尽管可以放弃艺术,但不会因此而丧失从它学得的能力。

正如同人们已经放弃了宗教,但并没有放弃因它而获得的崇高和升华的心境。

⑤“一切艺术都有滋补强身之效,增强体力,激发快乐(也就是力感),激发一切更敏感的醉意记忆”。

⑥艺术是生命力强化的工具,而只有生命力强化才可能战胜人生的悲剧性,因此,艺术便是战胜人生悲剧性的强有力武器。

⑦在尼采看来,艺术和艺术家是对人生的最好肯定,因为它把生命及其悲剧性审美化而拒绝了道德的偏见,从而“制造”了一个幻想性的“中间世界”,使人可以接受和超越人生的悲剧性。

3.1.2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在笑对一切人生悲剧之时,审美的人生便跳舞于一切生命悲剧之中,跳舞于一切善恶之上。

“舞蹈”是尼采使用的一个重要意象,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两篇“舞蹈之歌”。

尼采用舞蹈象征一种内含着酒神精神的审美的人生态度。

尼采的舞蹈的象征意义乃是超越性。

在尼采看来,生命具有自我超越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又集中体现在强者、优秀者身上。

超越性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的保证,因此,在同...
内容来自百姓文档网www.15ro.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