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故事简短【9篇】

上传者:激情向鸡
2021-10-25 09:22:17    共29页      44.12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不看了,直接下载
党史小故事简短【9篇】.docx
文档介绍:
第1篇:党史小故事简短我向大家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龚全珍、女性、汉族、1923年12月出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

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

1957年8月,龚全珍和甘祖昌一起回到江西省莲花县务农,从事乡村教师的工作。

退休后,扶贫补助学,开设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大众。

纪实作品《我和妻子甘祖昌》。

习近平总书记相继两次亲切地见到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2013年9月,龚全珍获得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2014年2月,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同年10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龚全珍被评为江西省第一个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12月,龚全珍家庭被评为第一个全国文明家庭。

2017年11月,龚全珍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工作者奖。

2019年7月26日,龚全珍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丽的奋斗者荣誉称号。

(2013年9月26日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太太。

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主张回农村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和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农村奋斗。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的同志一直保持着艰苦的奋斗精神,当选了全国的道德模范,出席了我们今天的会议,我很高兴。

我向龚全珍同志致敬。

我们必须继承艰苦奋斗精神的一代。

第2篇:党史小故事简短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虽然期间共产党遭遇过很多困难,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可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打响了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然后经过我党不断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由此我党便不断的发展壮大给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美好的今天。

第3篇:党史小故事简短背景故事链接:1957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不到两年,甘祖昌自愿辞去新疆军区物流部长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乡沿背村务农。

原因很简单:为了带领村民们建设家乡,让平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妻子龚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去当地学校当老师,把自己的工资大部分花在支持农村建设上。

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他留给妻子和孩子的唯一遗产是铁箱,里面用红布包着三张闪闪发光的勋章,那是1955年他获得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第4篇:党史小故事简短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

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

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

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

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 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

“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

“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

”毛泽东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

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

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

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

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

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

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

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

“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

”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

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

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

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

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

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

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

“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 许会省力一些。

”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

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

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

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

“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

我毛泽东不能坐!”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

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原因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党员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

对此,也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第5篇:党史小故事简短1、1949年10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

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

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

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

“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

“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 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

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

“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

“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

“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彭德怀接着说。

“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
内容来自百姓文档网www.15ro.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