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3篇

上传者:战斗机合适
2021-11-20 13:43:53    共7页      21.00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不看了,直接下载
红色经典故事3篇.doc
文档介绍:
红色经典故事3篇故事。

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大家创业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红色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选择。

红色经典故事董存瑞炸碉堡当你走进位于河北省隆化县的烈士陵园时,一个场景会立现在你面前―――他穿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握着打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壮丽的山河&hellip。

&hellip。

年仅19岁的董存瑞,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今天,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hellip。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在对隆化中学发动第二次总攻。

突然间,敌人的机枪像暴雨一样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土坡下,抬不起头。

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 旱河的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

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建了一座非常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此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将这座桥型暗堡炸掉。

但是爆破手们都失败了。

董存瑞看伤亡,董存瑞再次挺身请战。

你已经完成了几次爆破任务&hellip。

&hellip。

不能让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

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仅仅是炸几个碉堡。

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

好吧,你去吧,一定要注意隐蔽。

董存瑞紧握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rdquo。

董存瑞拿起炸药包,弯腰冲了出去。

在桥形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锐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

但是董存瑞沉着机智,仍然忽左忽右地爬着。

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不动了。

敌人的机枪停了一会儿,他像飞一样向前跃进了几米。

突然间,敌人的机枪又集中在他身上,他的腿受伤了,血流直流。

但是他仍然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

这座桥离地面有一个人多高,两边是砖石,没有沟,没有棱角,没有地方放炸药包。

假如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了暗堡,河床上又 找不到代替火药支架的东西。

董存瑞急得直握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响亮的冲锋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大量部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

董存瑞抬头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

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

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

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

&ldquo。

为了新中国,冲啊!&rdquo。

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

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

&ldquo。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rdquo。

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红色经典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 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ldquo。

妇女干部训练班&rdquo。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ldquo。

抗联&rdquo。

妇女干事。

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mdash。

&mdash。

三件宝贵的纪念品 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ldquo。

我咋个死法?&rdquo。

匪军喝叫&ldquo。

一个样&rdquo。

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

&ldquo。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rdquo。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故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

&ldquo。

小鬼,你上马 骑一会儿吧。

&rdquo。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ldquo。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rdquo。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ldquo。

骑一段路再说!&rdquo。

小鬼倔强地说。

&ldquo。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rdquo。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ldquo。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rdquo。

&ldquo。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rdquo。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

&ldquo。

你把它吃了。

&rdquo。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

&ldquo。

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rdquo。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ldquo。

不对,我受骗了!&rdquo。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ldquo。

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内容来自百姓文档网www.15ro.com转载请标明出处